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民勤大皮匠绝活成绝唱?

    信息发布者:fuyuan
    2017-04-07 19:40:02   转载

      

    摘要: 做一根牛皮绳有多复杂?需要用到大刮刀、半圆小裁刀、剪刀、锥子、钩针、黄羊角、绳车、线扣、扣绳等多种工具,制皮具过程漫长,不能急不能慌,更不能嫌弃毛皮被腐蚀时散发的气味

    做一根牛皮绳有多复杂?需要用到大刮刀、半圆小裁刀、剪刀、锥子、钩针、黄羊角、绳车、线扣、扣绳等多种工具,制皮具过程漫长,不能急不能慌,更不能嫌弃毛皮被腐蚀时散发的气味。就是这样繁复且细致地工作造就了民间传统技艺“五匠”之首――皮匠。马继光,人称“马皮”,是目前民勤一带手工皮活技艺最全的皮匠。2015年,马继光所传承的皮匠传统技艺由民勤县文化馆提请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而现在的“马皮”,仍然以一个小杂货铺的姿态等待着机会的再次到来。

    100多年的皮匠作坊已然萧条

    寻找马家皮坊并不难,在苏武镇西湖村,随便问一个人都会知道。但当记者走进马家,却并没见到想像中繁忙的一幕,甚至连一丝皮子的特殊气味也没闻到,院子的整洁给人萧条的感觉。

    也许是看出了记者的疑惑,在门口迎接记者的马继光说:“家里已经很久没有做过皮活了,现在机械农业这么发达,村子里耕田种地里里外外用的都是机器,用到皮具的地方少了,除非谁家需要,才特别过来一趟定做。”

    民勤的皮匠分工很细,人们把粗皮袄的皮匠称为“白皮匠”;把从事牛皮、骆驼皮、马皮、驴皮加工的皮匠称为“大皮匠”。马继光家就是“大皮匠”的代表。马家皮坊,已祖传五代,历经100多年的世事变迁。

    “制作皮革用品器具主要有大刮刀、半圆小裁刀、剪刀、锥子、钩针、黄羊角、绳车、线扣、扣绳等。”记者提到想看看这些老工具,马师傅尴尬地笑:“家里倒是搁着一套,只是很长时间没有用过,落了些灰,你别嫌弃。”说话间,马师傅指挥着儿子从后院去取工具。马继光家的墙上挂着一根长约1米的小皮鞭,以前家家户户吆喝牲口都需要,他自己已记不清做了多少根。“这已经是家里仅剩的最后一条小皮鞭了。”说话间,马师傅走过去,就像已经无数次拿过一样,熟练地取下小皮鞭,轻轻地挥舞几下……

    皮匠绝活曾亮相央视惊艳全国

    做皮具所需材料也很复杂,有各种动物皮料、铁锅、芒硝、石灰、畜物油、水等。制作皮具,首先要选料,即原皮挑选,选择秋冬季宰杀的畜皮,有些牲畜为行家宰杀,自然皮剥得干净,有些是外行宰杀,或者病死,因而皮子不干净,这就给皮匠带来些麻烦。把选好的毛皮投入用芒硝和黄米粉制成的溶剂里,浸泡若干天。“光铲皮这一个过程,就得最少两个人合作。”这也就是他们的行话――“推里子”。这道工序里,主要用具是刮刀,一种一尺七八寸长,三寸宽,两头安把儿,呈弯月形,而刀刃则在内弧里。说话间,马师傅擦了擦矮凳上的大刮刀,可以看出来,它仍然结实且耐用。整个过程从选材到制成成品,最少也需要十天半月,多则数月半载不等。

    凭借着纯熟的手艺和繁杂的传统技术,2003年马继光上了央视《留住手艺》栏目,他的绝活割皮绳当时惊艳了电视屏幕前的许多观众。

    在央视的镜头里,马继光和他父亲各自拽着整皮的两端,皮子从中间开刀,分出两股皮绳,转过来再开刀,割出四股皮绳,然后再一起剌,顺着皮绳的走向,在有皮子的地方再开两个口,再剌的时候就成了八股皮绳一起走了,这样的情景不断重复,皮绳的股数不断增加,直到所有的皮子都用完。中间看似有断的地方,但最终提起来时,却是完整均匀的一根。整个过程几乎像魔术一样。

    除了割皮绳这一绝活外,弓弦也是马继光引以为傲的独门绝学。说到这里,马师傅更是拿出一圈一圈绕好的弓弦成品展示给记者,弓弦呈淡黄色,粗细如同数据线一般,但非常有韧劲,光滑顺溜,中间没有一个接茬。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简直让人有点无法想像,仅凭手工就能做出这么均匀、细致的弓弦。

    百年“马皮”如今只有一个学徒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农业就离不开皮革,民勤县皮革历史悠久,2800年前就有皮具制作和使用。骆驼、马、驴、骡用的辔头、拥子(围脖)、套绳、鞍子,皮鞭……生产生活中用的弓弦,皮鼓、皮衣等等皮具的制作手艺从那时起就一辈一辈积累、改进并形成专门的手艺传承了下来。民勤皮匠对当地农牧业生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机械的普及,牲畜的使用量极度下降,民勤皮匠的生意已不如从前。只有需要者前来订做,偶尔县里社火队锣鼓破了补修一下,其它皮活基本已经用不上了。

    父亲过世后,马家皮坊就剩马继光一个皮匠了。2010年开始,马继光开始教授皮活制作技艺。尴尬的是,徒弟只有一个,就是他唯一的儿子。然而到现在,所有的皮匠技艺也并没有学全。

    马继光家的后院原来是加工皮子的地方,现在已变成了羊圈。马家皮坊的店面在县城,现如今只剩下不足十平米。铺子没有名字,门两侧贴着一副破旧的对联,楹联旁边挂着一张不大的白纸,上面是联系方式。屋里的架子上满满当当,塞满了各种工具。

    马继光现在已年逾古稀,他每天都在担心自己之后皮匠失传,现在,他只有两个愿望:“一是希望国家能真真实实的关心这些老匠人,二是希望保护这些老手艺活,不要失传,留点根基给后人。”马师傅说,趁着自己还做得动的时候,教会更多的徒弟,还有就是能建个博物馆或者小展馆,将这些皮具和工具能永久保存并展示给后人。兰州晚报记者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