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这28个贫困县实现了脱贫摘帽,来看看怎样才算是真脱贫?

    信息发布者:fuyuan
    2017-11-02 23:17:43   转载

    中国乡村之声


    昨天上午,国务院扶贫办就全国贫困县脱贫摘帽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夏更生在会上表示,“2016年,全国共有2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这是1986年国家设定贫困县31年来,历史上第一次实现贫困县数量净减少。”


    那么,脱贫摘帽的28个贫困县市都是哪儿?“摘帽”的标准又是什么?退出后怎么保证不再返贫呢?



    通过国家专项评估检查,第二批成功脱贫摘帽的26个县分别是:



    贫困县退出的标准和程序


    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夏更生在会上表示,贫困县退出有严格的标准和程序。2016年退出贫困县主要评估检查有4项指标,分别为贫困发生率必须低于2%(西部地区低于3%)、脱贫人口错退率必须低于2%、贫困人口漏评率必须低于2%和群众认可度必须高于90%,任何一项指标不符合条件的,不予退出。


    评估检查结果显示,26个县中,中部地区贫困县综合贫困发生率全部低于2%,西部地区全部低于3%,错退率全部低于2%,漏评率全部低于2%,群众认可度全部达到90%及以上,均符合退出条件。


    退出后如何保证不再返贫?


    贫困县退出后,中部地区还有2%以下的贫困人口,西部地区还有3%的以下的贫困人口。也就是说,实现摘帽退出只完成了脱贫攻坚总目标的一部分。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夏更生表示,扶贫办还将持续用力,做好贫困县退出后的继续帮扶、监管和巩固提升工作。


    一是摘帽不摘责任。继续保持贫困县党委政府一把手的稳定,继续把脱贫攻坚作为统揽贫困县全局工作来抓。


    二是摘帽不摘政策。对于已退出的贫困县要继续提供扶持,脱贫攻坚期内国家原有的政策保持不变,确保脱贫退出稳定和可持续性。


    三是摘帽不摘帮扶。贫困地区干部特别是扶贫干部要继续坚守岗位,保持工作连续性。继续执行驻村帮扶,加大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帮扶力度。继续执行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扶贫等社会帮扶政策。


    四是摘帽不摘监管。对已退出贫困县,要继续实行最严格的扶贫考核评估。


    2017年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情况


    夏更生在会上表示,2017年全国约有100个左右的县申请退出。目前这些地方正在按照县级提出、市级复核、省里审查公告,接受社会监督、群众评价的程序稳步推进。扶贫办也正在制定2017年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工作方案。明年3月份之前,扶贫办将完成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成效考核,6月底之前完成2017年申报贫困县的专项评估检查工作。



    贫困县摘帽的成功经验


    赤水市是贵州省首个脱贫摘帽的县级市。赤水市黎明村以前是贫困村,2014年,赤水市在村里实施小康路项目,有了公路后村里的竹子、竹笋走出大山,卖出了好价钱。


    赤水市两河口镇黎明村村民王鸿滔:现在把路给我们修好了,房子也改造了,然后工作也给我安排了,收入自然也就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肯定越来越好。


    实施精准扶贫,要有产业支撑。黎明村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赤水大瀑布景区发展乡村旅游,村民入股发展漂流项目。黎明村党支部书记王廷科说,到2016年,黎明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800元。


    黎明村党支部书记王廷科:我们无论是发展旅游,还是竹子产业、猕猴桃,主要目的都是为了脱贫攻坚,确保我村全面脱贫,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赤水特色旅游小镇


    赤水市从2014年以来,围绕水、电、路、房、寨、讯六项行动,累计投入资金61亿元,全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此外,赤水市还利用旅游资源,大力实施旅游扶贫项目,全市旅游从业人员达7万人,带动贫困人口9000多人,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也是赤水市脱贫摘帽的有力举措。2016年,赤水市累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0万人,其中贫困人口有一万人。


    赤水市天台镇天苑新城安置点搬迁群众王小英:我们的房子没掏钱,搬下来进城安置的时候还有5万元的安置费,装修房子还补贴了一万五,以前真的不敢想象有这么好的政策。


    除了因地制宜的产业和因势利导的举措外,赤水市的脱贫摘帽还离不开赤水市干部群众的努力。2014年以来,赤水市共派出2800名干部,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贫困户,党员干部带着责任、带着情感扶真贫、真扶贫,让全市24120人成功脱贫。


    赤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雷世伟:我市建立了干部定责、组织定位、群众定效、党建脱贫的“三定”机制,积极调动广大的党员干部向脱贫主战场纵深发展,做到了有脱贫群众的地方,就有党员干部,有党员干部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有党的组织就有脱贫成效。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